如何看待戴著貧困縣的帽子炫富?10月14日,在國新辦召開的扶貧工作發佈會上,國務院扶貧辦政策法規司司長蘇國霞表示,針對貧困縣,正在考慮採取改革考核機制、建設約束機制,逐步建立退出機制來制約。
  作為長期以來扶貧區域瞄準的一個主要手段,貧困縣主要採用三個指標來確定:縣域的人均GDP、人均財政收入、農民人均收入。蘇國霞認為,這是比較技術的、比較完整的一套指標體系。
  在發佈會上,蘇國霞說,現實中,我們發現一些縣,農民生活還很苦,但是縣城建得還挺好。還有一些縣,儘管還比較貧困,但是願意申請民間組織評選的小康縣、百強縣。
  蘇國霞說,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個案,脫貧以後不願意摘帽,或者戴著貧困縣的帽子炫富,這樣的現象確實存在。“我們對大部分縣每年會進行監測,每年貧困縣的指標都是進國家貧困監測系統的。”
  建立貧困縣約束機制
  如何解決呢?三項機制的改革。一是,改革貧困縣的考核機制。
  過去各省對縣的考核主要以GDP為導向,所以,地方政府決策者就將主要精力放在招商引資等方面。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此進行了改革。在生態脆弱地區的貧困縣,要取消GDP的考核,其他的貧困縣也要降低GDP在考核中的比重。
  蘇國霞說,通過這種改革,就起到了引導貧困縣,把其工作重點用在關註民生,用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上面。
  二是建立約束機制。蘇國霞說,作為貧困縣,享受國家的政策支持,就應該接受相應的約束。目前正在研究財政投入更大比例用於民生扶貧,政府配備更多精力用於扶貧等。禁止寬馬路、大廣場,脫離實際的形象工程。
  “類似的約束機制,我們已經征求了各省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意見,很快就要下發文件。”蘇國霞說。
  三是建立退出機制。蘇國霞說,正在研究一套正向的激勵機制,縣裡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以後會得到更多的好處。地方的多個省份都在進行這方面的嘗試,比如貴州、甘肅等。“減貧摘帽”後,除了以往政策支持外,還有其他方面的激勵政策。
  改革開放以來,中國已經實現6億多人的脫貧。數據顯示,1978年~2010年,按照中國扶貧標準,累計減少了2.5億貧困人口,參考國際扶貧標準,共減少了6.6億貧困人口。
  2011年,中國大幅度提高扶貧標準,到2013年,新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3989萬人,貧困發生率從12.7%下降到8.5%,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從3938元增加到5389元,年均增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。
  但貧困狀況仍然嚴峻。在全國,仍然有12萬貧困村,83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連片特困地區縣,長期困擾貧困群眾的吃水難、行路難、用電難、上學難、就醫難、增收難、貸款難等諸多問題沒有根本解決。
  政策體系尚需完善。扶貧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管理體制不順、各級職責不清,政策落實不到位等問題,一些地方的扶貧資金使用管理存在違規現象。社會扶貧參與度不夠。全社會廣泛參與扶貧的平臺尚未建立,支持、引導、監督等政策也不夠健全。
  大扶貧格局
  為了推進扶貧事業發展,2011年,中央政府頒佈實施《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(2011~2020年)》,將連片特困地區作為扶貧攻堅的主戰場,構建大扶貧工作格局。
  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是中國扶貧工作的重要方針之一。目前,初步形成三個基本框架,定點扶貧、東西扶貧協作、軍隊參與扶貧。
  所謂“定點扶貧”,指的是黨政機關等單位定點幫扶一個貧困縣,這始於1986年。目前,定點扶貧工作已形成“縱向到底、橫向到邊”的局面。2013年,地方組織的定點扶貧單位約13.5萬個,幫扶13.6萬多個貧困村。
  所謂“東西扶貧協作”,指的是東部較發達地區投入人力、物力、財力等資源對口幫扶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,這始於1996年7月。據統計,2013年,這項工作財政援助12億,引導企業協議合作投資5608億,實際投資3400億。
  至於“軍隊參與扶貧”,各地駐軍都是當地同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。目前,軍隊和武警部隊共定點幫扶63個貧困縣、547個貧困鄉、2856個貧困村。主要開展整村推進扶貧開發、農村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、捐資助學、醫療衛生扶貧等。
  在發佈會上,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鄭文凱表示,確實需要一個平臺來釋放社會扶貧的巨大潛力,來凝聚各方面參與扶貧事業的巨大能量。
  今年8月1日,國務院批覆同意設立“扶貧日”,自2014年起,將每年的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,具體工作由扶貧辦組織實施。鄭文凱表示,設立扶貧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導社會各界關註貧困問題、關愛貧困人口,關心扶貧工作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q46kqlop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